走进XPJ

NEWS

单细胞技术揭示PTSD分子机制——XPJ破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“细胞密码”

来源:柯林琴 日期:2025-07-19

### PTSD:看不见的伤痕

单细胞技术揭示PTSD分子机制——XPJ破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“细胞密码”

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是一种由极端创伤事件引发的复杂精神疾病,患者常常经历闪回、情绪麻木和过度警觉等症状。全球约6%-8%的人口受到其困扰,而军人和急救人员等高危群体的发病率则更高。尽管PTSD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,但其分子机制长期未能被阐明。最近,一项发表在《Nature》上的重要研究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,首次在细胞层面揭示了PTSD患者前额叶皮层的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变化,为理解这一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全新视角。

### 研究概述:200万细胞解码PTSD

这项由XPJ与耶鲁大学、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机构合作的研究,分析了111例人脑样本,包括36例PTSD患者、36例抑郁症患者(MDD)和39例健康对照,覆盖超过200万个细胞核的单细胞转录组(snRNA-seq)、染色质可及性(snATAC-seq)和空间转录组数据。研究重点关注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皮层(DLPFC),这是一个与情绪调节和记忆整合相关的关键脑区,通过多模态分析揭示了PTSD特有的细胞类型变化和分子通路异常。

### 关键发现:PTSD的“细胞地图”

1. **细胞类型特异性差异** - **抑制性神经元(SST中间神经元)**:SST中间神经元的突触输出显著降低,导致GABA能信号传导减弱,这可能解释了PTSD患者的情绪调节障碍。 - **内皮细胞**:与应激相关的基因(如FKBP5)在内皮细胞中异常高表达,提示血脑屏障功能可能参与PTSD的病理过程。 - **小胶质细胞**:与抑郁症不同,PTSD患者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信号(如SPP1通路)活性降低,表明两种疾病可能存在相反的免疫调控机制。

2. **与抑郁症的异同** - 576%的差异表达基因(DEGs)在PTSD和MDD中重叠,但PTSD特有基因富集于钙信号(如CALM1)和细胞黏附(如CTNNA3)等通路。 - 关键基因HSPA1A在内皮细胞中“PTSD下调、MDD上调”,提示二者在应激反应中的分化机制。

3. **遗传风险位点的细胞特异性调控** - 通过精细定位,研究发现了8个PTSD风险基因(如ELFN1、KCNIP4)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调控元件,其中ELFN1-MAD1L1位点的染色质环可能通过影响抑制性神经元突触功能增加患病风险。

### 技术亮点:多组学整合的典范

1. **单细胞分辨率**:结合snRNA-seq和snATAC-seq,首次在PTSD中构建了细胞类型特异的基因调控网络。 2. **空间验证**:通过Xenium空间转录组技术,在组织原位确认了FKBP5在内皮细胞中的高表达及SST神经元的空间分布异常。 3. **跨物种验证**:在小鼠创伤应激模型(SPS)中,证实了SST神经元到兴奋性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减弱,与人类数据高度一致。

### 临床意义:从机制到治疗

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PTSD的细胞和分子靶点,还为开发精准疗法提供了方向: - **靶向GABA能系统**:增强SST神经元活性或GABA受体功能(如GABRA5)可能改善症状。 - **调控内皮细胞应激反应**:FKBP5抑制剂可能成为潜在干预手段。 - **诊断标志物**:血液中FKBP5或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有助于PTSD的早期筛查。

### 结语:照亮PTSD的黑暗迷宫

论文通讯作者Matthew Girgenti博士表示:“这项研究像一盏探照灯,照亮了PTSD复杂的细胞和分子迷宫。”未来结合类器官模型和药物筛选,这些发现有望加速抗PTSD药物的开发,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,特别是在与XPJ合作的项目中,我们持续致力于推动这一领域的进展。

上一篇:XPJ ApoE基因检测:老年痴呆预防新方式下一篇:没有更多了

全国客户服务热线
17717119450 总部地址:海口高坪区于街道75号

欢迎关注XPJ官方微信或拨打客服电话详询!

  

XPJ官方微信